中国制造业的终结和美国工业的重生。此文认为,中国人们目前极为担忧中国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泡沫,但这是中国能通过花钱解决的短期挑战,而中国经济真正的威胁更加巨大和持久:制造业泡沫。
该文作者维韦克·瓦德瓦认为,通过提供补贴、廉价劳动力、宽松政策和操纵人民币,中国成功吸引了很多美国公司将其工厂迁至中国。但受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对政府支持窃取知识产权行为的担忧和生产时间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陶氏化学、卡特彼勒、大众和福特等公司已决定将部分生产部门迁回美国本土。
此外一系列飞速发展并不断融合的技术也将打破现状,比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AI)、3D打印和纳米科技。这些技术此前发展缓慢,但现在开始迅猛发展。未来十年,这些技术将会迎来进一步发展,届时制造业所用的材料和生产技术将跟现在中国和美国以生产线为基础的加工过程完全不同。
维韦克·瓦德瓦坚信,即便中国工厂配备了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和3D打印机,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将原材料大费周章地运到中国,在中国组装成品后再运回美国将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是不容置疑的,不是这个十年,就是下个十年。但美国失去的同类工作岗位并不会回归,未来这些岗位将不复存在。
虽然不同意仅以部分美国企业将生产部门回迁就断言中国制造业泡沫的论断,但由于重大技术进步引发的制造形态改变确实值得谨慎对待。
机床产品调整步伐仍不够快速和及时
今年在制造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经济的高红利时代已经开始过去,2012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制造业的转型。
机床行业作为机械行业的工作母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更为明显。一个现状是,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机床制造厂家,但缺少着名的跨国机床集团和世界级的“精、特、专”小巨人企业。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所需的高档床主要依赖进口,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市场国内占有率只有5%,而高档床所需的数控系统95%来自境外,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30%。
有分析认为,中国数控金切机床市场上高、中、低档机床消费比重有如下特点:在消费量上约为5:5:4.5,在消费额上约为15:7:15。因此国内对高中档机床的需求无论在消费量还是消费额上都超过了低档机床。